剑思

书剑访谈录 2018-05-08


  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。从古至今,不同的历史时期,人赋予了剑不同的使命;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色彩。如果你身边一些亲朋好友识剑、爱剑、藏剑,这一点都不奇怪,剑早已贯穿了社会各阶层。

文|韩峰

  凡爱剑之人,不一定练剑,而是把剑文化中厚重的文化之根移于厅堂——以剑修身、立德、警人、处世……有客至此,时光清茶,雅趣抒怀;方家对饮,金戈铁马,不出其右;一人独坐,以剑砺心,海阔天空……

  兵械,原杀戮之器。独有剑,取中庸,融文道,重“意”求“和”。何况“剑”字本身就有“收敛”之意。这也是有别其它兵器的核心点。于承惠老师曾说过:剑是最能表达中国禅意的东西,使用剑的人,不能是花架子,要从骨子里使剑,使每根筋骨都运动起来。真正的剑拔出时有一种咄咄逼人之气,但当你观赏它的时候,却能感受到一种祥和之气。



世界武术冠军阚文聪——剑术

  剑在传统文化的进程中代表了多层含义。比如,剑与儒、兵、法、墨家等相合,均会出现不同的特性,闪耀山河;与民俗戏曲、诗词歌赋、琴棋书画“相遇”,更交汇出绚丽多姿、长盛不衰的文化特色。

  一、剑与舞蹈、戏曲、书法等

  剑与舞蹈相合,出现了最具代表性“一舞剑器动四方”的公孙大娘(唐代剑器舞蹈家);剑与戏曲相合,让我们欣赏到京剧《霸王别姬》里的虞姬手持长剑,为让项羽重新振作,翩然起舞,其跌宕起伏、柔中有刚的画面,成为该剧最具观赏性的亮点之一;剑与书法相合,剑法的动静、虚实、阴阳、刚柔等辨证关系与书法用笔的轻重、快慢、收放道理是一致的。以剑法来悟书法,易得其入处......



公孙大娘剑舞(雕塑)

  二、纸上耀剑芒,诗中起狼烟

  “十年磨一剑, 霜刃未曾试。今日把示君, 谁有不平事?”这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名作。其率意造语,托物言志的诗风“剑气纵横”,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。

  古今文人墨客以剑抒怀的作品各具匠心,“剑”意悠长。李白称得上名士风流剑,陆游为爱国忧民剑,辛弃疾是沙场英雄剑.....他们通过剑这一介质,抒发个人情怀,传递志向。

  萝卜青菜,各有所爱。我个人尤爱辛弃疾的作品,那冠绝古今的词风读起来至今境生象外,荡气回肠。

  岁月是把风刀,优秀的作品不会被削剪的面目全非,反之,会渐渐地雕篆出不朽的生命力!看辛词,多数作品都蕴含着以笔做剑的气势。仔细看他的集子——无论小令、长调……均把自身所处的时代心境倾泻地洋洋洒洒……我们也感受到词人乃文乃武、气贯长虹的格局,任其在文字世界里翻云覆手、纵横捭阖、鱼龙百变,笔力非一般同道词人所能望其项背,这是辛词一大“特色”!被后世奉为“词坛大家”,应多少有些无心插柳——篆词非他意,但愿四海平。他把自己戎马生涯的悲壮注入了刀剑之中,再用刀剑的光芒诠释了自己的人生理想。词人借助刀剑,联系起现实与理想,展现出的军人的激昂,进而形成了轩稼词雄豪壮大的美学境界。“笔作剑锋长”,辛词不使“笔”,用“剑”!


词中之龙——辛弃疾

 

  纸上耀剑芒,诗中起狼烟。不知多少个夜晚,也想如辛弃疾一样: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……”,亦惊叹李白笔下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……”,更向往令狐楚“弓背霞明剑照霜,秋风走马出咸阳……”直抒胸臆、诗中有剑的佳作,大有“飞流直下、快意江湖”之感,无论何时诵读,心里总能卷起千堆雪。读久了,自个也不免扪心自问:每个人不都是一把剑吗?!

  三、剑——中国精神,中国力量

  剑,一柄,两刃,亦刚亦柔,杀中见仁:能直取、能偏锋、能杀戮、能修身……外形与人相仿,剑脊如背,好比做人要挺直了腰板。入鞘朴实无华,出鞘则锋芒毕露。不过,该藏锋时就不要光芒毕现;该亮剑时,也绝不含糊。必要时,要学会韬光养晦,才能一鸣惊人。这其中所蕴涵的“藏”与“显”,就包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。它更多的是中国人修养的一种集中体现。剑,充分彰显了中国人安身立命的要义——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这是中国精神!

 



电影《英雄》

 

  剑,“藏”与“显”是一回事,“有”与“无”又是一回事。就像钱学森劝朋友研发核弹时说的话:“手里没剑,和有剑不用,是两回事。”我们的国家主张和平,但拿着剑说话更有份量!国家如此,做人亦如此。不战而屈人之兵,前提你要强大;要敢于亮剑,有能力亮剑,这是中国力量!

  中国剑,代表着中国精神与力量。我们换个角度,可否这样理解:老子的剑——上善若水、自然而然;孔子的剑——仁者爱人,克己复礼;孟子的剑——浩然正气,大智大勇;庄子的剑——淡然旷达,追求自由;墨子的剑——兼爱非攻,尚同尚贤;孙子的剑——知己知彼,兵者诡道;岳飞的剑——事母至孝,精忠报国;文天祥的剑——至大至刚,舍生取义……东方人血液里都流淌着剑的精神与力量!

  剑在中国历史的滚滚长河里,早已升华为一种文化,一种精神,一种力量,在不同的历史阶段,与民族其它文化相互交融,孕育着绚烂的文化因子,现已渗入到社会各行各业,注入到不同阶层人士的奇经八脉、五脏六腑。

 



电影《卧虎藏龙》——竹林对剑

  四、剑抒人意,尊师重道

  剑为“百兵之君”,有着厚重的文化礼仪贯穿剑身、剑脊、剑尖、剑锋、剑刃、剑锷、剑格、剑柄、剑穗等。剑,也可泛称武术,属众器表率。现实中,经常看到一些孩子,无论是剑,还是其它兵器,乱丢、乱放,这种行为,一是暴露出对兵器构造的无知,二是体现出对兵器演变历史过程的蒙昧,三是缺乏对武术最基本的理解。

  在这里权且说几点基本规矩:1、如果兵器放在了地上,请捡起或绕过,勿从兵器上直接跨越,这是对兵器的不尊重。习武之人,兵器是自己的一部分。犹如文人的笔,士兵的枪。2、练兵器就是“练”,不能说“耍”。懂点功夫的人,从不说“耍”什么兵器,练就是练,说“耍”就显得过于轻浮了。3、武术课前、课后;赛前、赛后;接剑、递剑的基本礼仪要懂、要做。(礼仪较多,不一一罗列)夫武德者,知礼、行礼。古人谓:未曾学艺先学礼,未曾习武先习德。缺德者,不可予之学;丧礼者,不可教之武。习武,初学规矩,再调身形,最终修心。

  五、人就是剑,剑就是人

  回归生活,几乎看不到佩剑之人,真正的剑在心中!行至何处,也勿忘带上你的剑(仁义礼智信)。不要怕世态炎凉会磨损你的剑,更不要担心旅途艰辛会折断你的剑,历史上无数个英雄人物告诉我们:历尽百转千回,走遍千山万水,失去的只会是斑斑锈迹,得到的永远是锐利青锋!

 



剑术表演


作者:

  自幼习武,十岁学剑,但对剑之理解,实为浅薄!因工作之便,结识诸多武林前辈、剑术名家,广听箴言,汲取学识。今以拙笔,踏足剑文化之林,采撷“三枝两叶”,随笔浅书,不足之处,敬请斧正!(文/韩峰)


 


Copyright © 2004 beijingshaolinwuxiao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:bet365体育平台